Obsidian上手记录
先说一下为什么要使用Obsidian。原先,我用的是思源笔记,感觉最好的是它的编辑体验,非常的丝滑,排版也很不错。但是,思源笔记也有几个比较大的问题:
- 同步不稳定。我遇到过一次笔记大的笔记丢失问题(根因应该是我使用了全局替换功能导致大量的文档产生了更改)。虽然最终笔记找回来了,只是少了几天的修改内容,但还是心有余悸。再加上思源笔记的存储格式是特有的JSON,当发生冲突时,很难通过人工的比对修复。
- 移动端的体验不佳。对于我来说,移动端的主要作用是快速查找已有笔记,但是思源笔记经常出现移动端明明只是查看了一下,但会出现修改冲突的情况。
- 一些细节交互上给人没有安全感(不知道这个词准不准确)。这个感觉不好描述,但是就是觉得随便点点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。
基于以上这些点,我想尝试一下其他笔记软件,如现在在用的Obsidian。
在使用Obsidian的过程中,目前发现的一些优缺点整理一下。
优点:
- 使用md文件存储,文本更容易管理
- 编辑器虽然没有思源笔记那么丝滑,但也足够用
- 交互上比思源更符合预期,打开速度目前比思源快
- 功能上基本都是基于markdown本身的语法,对外围工具的兼容性高
缺点:
- 官方同步功能收费高,目前只能用git插件进行同步
- 软件本身功能比较少,连最基本的文档的创建时间和修改时间的功能都没有,但索性可以通过插件
Update time on edit来实现(Update time on edit与git一起使用会有冲突,因此自己写了一个手动更新时间的插件) - 从网页复制后粘贴到Obsidian中格式还是不太好,不像思源粘贴的样式基本符合预期
缺点中也说了Obsidian中本身功能比较欠缺,需要各种插件来补充。目前我使用的插件如下。
另外针对代码块显示行号的需求,使用Codeblock Customizer插件就可以实现。
使用git插件时,对于Windows系统来说,需要设置一下crlf的转换配置。
1 2 3 4 |
|